ReadNews 讀新聞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ReadNews 讀新聞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Home 地方

與市民一同倒數迎接2022 陳其邁與市民相約一起愛高雄

郭凱杰 by 郭凱杰
2022 年 1 月 1 日
in 地方, 高雄
0
▲高雄跨年昨晚由市長陳其邁、議長曾麗燕率府、會團隊,與全場觀眾一起倒數計時,告別2021、迎接2022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▲高雄跨年昨晚由市長陳其邁、議長曾麗燕率府、會團隊,與全場觀眾一起倒數計時,告別2021、迎接2022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1
VIEWS
分享至 Facebook分享至 Twitter透過 LINE 分享
▲高雄跨年昨晚由市長陳其邁、議長曾麗燕率府、會團隊,與全場觀眾一起倒數計時,告別2021、迎接2022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高雄跨年由市長陳其邁、議長曾麗燕率府、會團隊,與全場觀眾一起倒數計時,告別2021、迎接2022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堪稱史上最誇張的高雄跨年晚會蓬萊高流雙舞台,最強跨年音浪在無敵海景環繞下陪伴大家歡慶迎接2022年,高雄市長陳其邁在距離跨年最後5分鐘率團隊登上蓬萊舞台與市民一同跨年倒數,同時也以5G科技與高流舞台進行連線倒數,並宣布「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」後,也與市民相約愛高雄並強調,高雄是我們共同的期待和未來。

▲國軍儀隊氣宇軒昂的演出為跨年晚會開唱,全場觀眾為之沸騰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國軍儀隊氣宇軒昂的演出為跨年晚會開唱,全場觀眾為之沸騰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「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會前會 高雄跨年蓬萊舞台」最大亮點,由海軍2艘巡防艦「成功軍艦」與「武昌軍艦」坐鎮蓬萊海岸,創造史上首次海軍參與跨年的里程碑,國人也藉此機會向海軍致敬。海軍也於跨年晚會現場演出一系列精實戰技表演,包括海軍儀隊、戰鼓隊、海軍莒拳表演,展現擊破戰技及堅韌意志力。

▲海軍的2艘巡防艦「成功軍艦」與「武昌軍艦」正式坐鎮高雄的跨年晚會蓬萊舞台現場。這是台灣是史上頭一次,更是高雄才能夠擁有的獨特風景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海軍的2艘巡防艦「成功軍艦」與「武昌軍艦」正式坐鎮高雄的跨年晚會蓬萊舞台現場。這是台灣是史上頭一次,更是高雄才能夠擁有的獨特風景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2022跨年晚會為「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」的會前會,首創蓬萊、高流雙舞台跨年晚會,有主潮流的「蓬萊舞台」及主創作的「高流舞台」,卡司共23組,橫掃34座金獎(金鐘、金曲、金音、金馬),含金量高到破表,同時結合5G科技進行「異地共演」,雙舞台連線不delay,節目超精彩,最誇張跨年晚會就在高雄。

▲女神安心亞在「2022高雄跨年晚會」蓬萊舞台,化身「巴洛克性感妖姬」,堪稱安心亞歷年來「最危險」的演出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女神安心亞在「2022高雄跨年晚會」蓬萊舞台,化身「巴洛克性感妖姬」,堪稱安心亞歷年來「最危險」的演出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主潮流的蓬萊舞台由天團「浩角翔起」、Sandy吳姍儒及籃籃擔任主持人,演出卡司由陳零九、邱鋒澤「九澤CP」開場,緊接著獲金曲肯定的台語歌王許富凱與客語歌手吉那楊淑喻,以及「全創作唱跳歌手」鼓鼓呂思緯、金鐘綜藝主持人炎亞綸、金鐘「國民姐姐」曾沛慈與「破億神曲製造機」Kimberley陳芳語,更邀請女神級卡司到蓬萊舞台尬場。

▲全方位女神郭書瑤可愛萌度破表唱跳演唱《合拍》,立刻引發現場歌迷們一陣歡呼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全方位女神郭書瑤可愛萌度破表唱跳演唱《合拍》,立刻引發現場歌迷們一陣歡呼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跨年倒數前2小時,郭書瑤與安心亞雙雙火辣登場,「玉女掌門人」蘇慧倫帶來檸檬樹、鴨子等招牌歌曲,伍佰&China Blue在倒數前壓軸演出。伍佰幽默祝大家身體健康、新年快樂,要大家一起高喊「疫情退散」,直呼「水啦」。

倒數計時之前,市長陳其邁率團隊現身,並感性說,今天的場景讓他聯想起年初看的電影「男人戀愛時」,他要跟大家相約一起愛高雄,愛高雄愛到眉毛變白,「高雄愛你久久,祝大家新年快樂」。2022年在眾人歡呼聲中展開,現場彩帶紛飛,跨年民眾祝福身旁友人或家人新年快樂。晚會最後,獲得金曲、金音雙金肯定的滅火器樂團登台,演唱至零時50分結束。

根據高捷公司統計,截至昨晚間10點,全線出站計21萬5238人次,其中O1西子灣站出站有1萬1734人次,O2鹽埕埔站出站有1萬6291人次;另外五月天演場會所在的世運場館R17世運站出站有1萬9091人次。輕軌部分因目前全線免費搭乘,無法計算即時運量,不過就觀察班班客滿。(讀新聞記者郭凱杰/高雄報導)

相關

Tags: 跨年陳其邁20225G倒數
Previous Post

超療癒!「角落小夥伴歡樂城」五大主題遊戲區好玩好拍

Next Post

高雄跨年雙舞台精準分眾現場湧23萬人 線上觀看人次破404萬

Next Post
▲高市府今年跨年祭出雙舞台,其中蓬萊舞台更是不僅請來海軍巡防艦坐鎮,還由伍佰壓軸陪,現場湧入23萬人次,線上觀看人次初步估算已經突破404萬人次,創下今年最狂收視成績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高雄跨年雙舞台精準分眾現場湧23萬人 線上觀看人次破404萬

熱門 TOP Posts

▲高雄跨年昨晚由市長陳其邁、議長曾麗燕率府、會團隊,與全場觀眾一起倒數計時,告別2021、迎接2022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地方

與市民一同倒數迎接2022 陳其邁與市民相約一起愛高雄

4 年 ago
▲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鄭本忠醫師、許淳惟醫師示範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技術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地方

高雄長庚打造免住院腎科經皮植管新模式

2 週 ago
▲ 「用畫筆繪出我的堡」展覽活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止於旗山旗糖農創園區的「憨喜小舖」舉辦。(圖/喜憨兒基金會提供)
藝文

藝術療育助憨兒表達情感 畫出心中的偶像爸爸

1 個月 ago
▲民眾只要在KKBOX 平台上 收聽「加食延暢+」高雄歌單 14首歌,完成任務後就能獲得高雄夜經濟特色店家專屬優惠!(圖/高市府提供)
生活

優惠來高雄拿!迎打狗祭 高市府推「加食延暢PLUS 聆聽任務」

2 年 ago
▲擅長繪畫台灣鄉情的當代藝術家林榮,在高雄高雄文化中心至真堂二館展出50多幅「台灣之美油畫創作展」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藝文

藝術家林榮創作展 高雄文化中心秀台灣鄉情

1 年 ago

最新 News

▲EASY SHOP台灣國民內衣店「99購物節」,即日起至9/14限時兩週超殺登場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EASY SHOP「99購物節」衝一波!

2025 年 9 月 4 日
▲高雄市捷運局今天舉辦「前金區後金段44地號等8筆土地」公辦都更招商說明會,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介紹,該基是亞洲金融中心首案公辦都更,預計結合金融業、資產管理服務、及高端商辦等功能,打造「亞洲納斯達克」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
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內首宗公辦都更招商

2025 年 9 月 2 日
▲高市副市長林欽榮(右)說,此案不僅是一個開發案,更代表融合藝術、文化、商業、旅宿與人本交通的新生活模式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
高雄黃線Y18 站橘線O10站衛武營聯開案簽約

2025 年 8 月 29 日
▲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鄭本忠醫師、許淳惟醫師示範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技術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
高雄長庚打造免住院腎科經皮植管新模式

2025 年 8 月 28 日
▲集結台灣美食、文化、音樂與觀光的盛大活動,「臺灣祭2025」圓滿落幕。(圖/翻攝畫面)

台日交流盛會「臺灣祭2025」圓滿落幕

2025 年 8 月 13 日
▲凱旋醫院導入AI機器人輔助照護,提升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治療穩定性。左起為王淑慧主任、徐淑婷主任、蔡景宏主任、黃志中局長、周煌智院長、劉潤謙醫師、李欣雅主任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
長效針劑助病友穩控思覺失調症

2025 年 8 月 11 日

Stay Connected test

讀新聞 ReadNews Logo

ReadNews 讀新聞

讓你掌握最新資訊

Follow Us

分類

  • 地產
  • 未分類
  • 藝文
  • 社會
  • 生活
  • 地方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台南
  • 高雄
  • 屏東

Recent News

▲EASY SHOP台灣國民內衣店「99購物節」,即日起至9/14限時兩週超殺登場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EASY SHOP「99購物節」衝一波!

2025 年 9 月 4 日
▲高雄市捷運局今天舉辦「前金區後金段44地號等8筆土地」公辦都更招商說明會,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介紹,該基是亞洲金融中心首案公辦都更,預計結合金融業、資產管理服務、及高端商辦等功能,打造「亞洲納斯達克」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
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內首宗公辦都更招商

2025 年 9 月 2 日
▲高市副市長林欽榮(右)說,此案不僅是一個開發案,更代表融合藝術、文化、商業、旅宿與人本交通的新生活模式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
高雄黃線Y18 站橘線O10站衛武營聯開案簽約

2025 年 8 月 29 日
  • 隱私權政策

版權所有 © 2020-2022 ReadNews 讀新聞
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
版權所有 © 2020-2022 ReadNews 讀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