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adNews 讀新聞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ReadNews 讀新聞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Home 地方

高雄新增11確診 陳其邁感謝市民朋友配合防疫

郭凱杰 by 郭凱杰
2022 年 2 月 1 日
in 地方, 高雄
0
▲高雄今(26)日新增11例,市長陳其邁表示,旗津區診所呼吸道症狀就診民眾,尚未發現確診個案,代表社區相對性安全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▲高雄今(26)日新增11例,市長陳其邁表示,旗津區診所呼吸道症狀就診民眾,尚未發現確診個案,代表社區相對性安全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0
VIEWS
分享至 Facebook分享至 Twitter透過 LINE 分享

最後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1 日 23:24:25

▲高雄今(26)日新增11例,市長陳其邁表示,旗津區診所呼吸道症狀就診民眾,尚未發現確診個案,代表社區相對性安全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高雄今(26)日新增11例,市長陳其邁表示,旗津區診所呼吸道症狀就診民眾,尚未發現確診個案,代表社區相對性安全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高雄市今(26)日公布新增11例COVID-19確診個案,案例均為高雄港同住及職場密切接觸者,市長陳其邁除感謝旗津居民、居家隔離者配合防疫及加嚴措施,由於鄉親配合篩檢、防疫,將病毒阻絕於社區外,保護自己、也讓社區更為安全。也讓大家安心過年,更希望大家相互鼓勵幫忙,勿污名化、勿標籤化,團結防疫。同時,也希望在過年前把社區清乾淨。

▲高市府匡列隔離者陳其邁:入住旅館市民或就學就業者免費,但並不包括外縣市的居隔者跑來入住高雄防疫旅館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高市府匡列隔離者陳其邁:入住旅館市民或就學就業者免費,但並不包括外縣市的居隔者跑來入住高雄防疫旅館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另外,陳其邁宣布,高雄市民只要被市府匡列隔離,因而入住防疫旅館者,由市府負擔所有費用,如在高雄就業、就學的民眾被匡列隔離同樣適用,但若別縣市的居隔者跑來入住高雄防疫旅館,並不包括在內。

▲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隨隨即也公布高雄港疑似群聚個岸關係圖,都是匡列確診者的同住或職場上有接觸者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隨隨即也公布高雄港疑似群聚個岸關係圖,都是匡列確診者的同住或職場上有接觸者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陳其邁也說明社區篩檢站的檢驗結果,其中,旗津廣濟宮、福壽宮、旗津醫院、高科大旗津校區、旗津國小、西岸碼頭、臨海新村、旗津渡輪站及前鎮漁民中心等地,共計篩檢23,269人,目前發現2位民眾確診,1位為市府同步匡列者、1位為職場接觸者。中島管制站部分(紅區),採檢17,583人,PCR陽性7人。旗津區診所呼吸道症狀就診民眾,尚未發現確診個案,代表社區相對性安全。

▲高雄市三階段篩檢表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高雄市三階段篩檢表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陳其邁指出,市府趕進度揪出確診者,就是希望能阻斷隱形傳播鏈,因為修船、造船廠鄰近旗津社區,因此旗津防疫警戒提升加嚴,他特別代表所有高雄市民,向旗津市民朋友致敬,表達十二萬分的謝意。非常感謝鄉親配合防疫,讓社區更為安全,也讓大家安心過年,更希望大家相互鼓勵幫忙,勿污名化、勿標籤化,團結防疫。

▲陳其邁在疫情記者會後,旋即趕往旗津天后宮參香,並且在廟埕,利用廟方的廣播系統,向當地民眾宣導防疫的重要,鼓勵民眾儘速前往篩檢站做篩檢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陳其邁在疫情記者會後,旋即趕往旗津天后宮參香,並且在廟埕,利用廟方的廣播系統,向當地民眾宣導防疫的重要,鼓勵民眾儘速前往篩檢站做篩檢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面對Omicron的高度傳播力,陳其邁說,市府還是繼續一方面疫調匡列隔離,一方面擴大篩檢。高雄市擴大匡列篩檢措施,對象包括中島商港區、與旗津造修船廠區相關接觸風險之民眾或工作人員,請接到簡訊者前往社區篩檢站或高雄港篩檢站進行3階段篩檢,並遵照「加強型自主健康管理」才可入場工作,勿出入人潮擁擠處,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,保持好的衛生習慣,最好不要共用餐具或浴室,若有就醫需求請撥打1922或高雄市衛生局防疫專線07-7230250。

▲陳其邁到篩檢站幫醫護團隊加油打氣,關心篩檢情形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陳其邁到篩檢站幫醫護團隊加油打氣,關心篩檢情形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隨後,陳其邁再疫情記者會後,旋即趕往旗津天后宮參香,並且在廟埕,利用廟方的廣播系統,向當地民眾宣導防疫的重要,鼓勵民眾儘速前往篩檢站做篩檢。並感謝旗津鄉親全力配合防疫政策,提醒眾人口罩要戴好、保持社交距離並勤洗手,就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。

陳其邁接著到篩檢站幫醫護團隊加油打氣,關心篩檢情形,隨後又到旗津分駐所了解執勤警員防疫勤務。陳其邁大聲信心喊話請大家放心,他指出旗津目前篩檢率近5成,盼過年前還能持續提升篩檢率,若鄰居厝邊尚未前往篩檢站的話,請記得相互提醒,鼓勵踴躍前往篩檢。(ReadNews讀新聞記者郭凱杰/高雄報導)

相關

Tags: 陳其邁篩檢高雄港旗津污名化
Previous Post

歹勢加拜託 高雄旗津防疫措施升級禁辦大型活動

Next Post

防堵疫情擴散 陳其邁宣布暫停船舶維修11天

Next Post
▲市長陳其邁今天宣布1月28日至2月7日旗津、小港漁港、前鎮漁港船舶維修暫停並禁止登船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防堵疫情擴散 陳其邁宣布暫停船舶維修11天

熱門 TOP Posts

▲尊宸Ennerev旗艦館為義大利Ennerev床墊海外唯一據點。(圖/記者黃文德攝,2021.10.13)
生活

義大利Ennerev頂級舒眠床墊 海外唯一據點落腳高雄

4 年 ago
▲全台規模最大國軍服裝供售站—海軍左營門市規劃獨棟三層式運動生活場館,打造南臺灣首座「旗艦級」民營供售站。(圖/記者黃文德攝,2021.03.22)
地方

國軍服裝供售站 海軍左營門市軍用品日用品一應俱全

4 年 ago
▲ 「AniMelody-動漫旋律-Mini live》活動,力邀四組偶像團體準備超燃節目。(圖/威秀影城提供)
生活

威秀影城偶像真人演出 還能近距離心動合影

2 個月 ago
▲高雄今(26)日新增11例,市長陳其邁表示,旗津區診所呼吸道症狀就診民眾,尚未發現確診個案,代表社區相對性安全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地方

高雄新增11確診 陳其邁感謝市民朋友配合防疫

3 年 ago
▲米啊炸Miaca’原住民假日市集今天在蓮池潭龍虎塔旁登場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地方

「Miaca’米啊炸原住民假日市集」最涼市集超芒進擊

11 個月 ago

最新 News

▲台灣國民內衣店今夏攜手超人氣插畫家「煎妮花」聯名推出「Banana Pie×煎妮花」IN ECO 遇見煎妮花Protimo抗菌無痕內衣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EASY SHOP攜手插畫家聯名跨界!打造療癒系內著

2025 年 6 月 26 日
▲以金湯潮汕砂鍋粥為主軸的「麟粥宮」主打現點現煮、活體海鮮與秘製金湯底,推出多道經典招牌與創新菜色。(圖/記者黃文德翻攝)

海味滿滿!麟粥宮「澎湖馬糞海膽粥」極致美味期間限定

2025 年 6 月 16 日
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生蔡奕琳同學,榮獲「2025年總統教育獎」殊榮。(圖/高師大提供)

高師大蔡奕琳榮獲2025年總統教育獎

2025 年 6 月 9 日
▲亞尼克盛夏重頭戲「仲夏芒果季」霸氣登場。(圖/亞尼克提供)

亞尼克週年慶祭優惠 仲夏芒果季霸氣登場

2025 年 6 月 2 日
▲「浤圃草衙案」區段具備便捷大眾運輸、完善文教學區、消費採買便利、鄰近大型百貨商場與串聯國道等優勢。(圖/翻攝畫面)

卡位亞灣百貨捷運宅 「浤圃草衙案」動土

2025 年 5 月 27 日
▲ PIMA原音盟17日在瑪家鄉禮納里遊客中心舉行成立大會暨音樂「聚」活動。(圖/翻攝畫面)

屏東原民音樂推廣平台 「PIMA原音盟」成立

2025 年 5 月 21 日

Stay Connected test

讀新聞 ReadNews Logo

ReadNews 讀新聞

讓你掌握最新資訊

Follow Us

分類

  • 未分類
  • 藝文
  • 社會
  • 生活
  • 地方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台南
  • 高雄
  • 屏東
  • 地產

Recent News

▲台灣國民內衣店今夏攜手超人氣插畫家「煎妮花」聯名推出「Banana Pie×煎妮花」IN ECO 遇見煎妮花Protimo抗菌無痕內衣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EASY SHOP攜手插畫家聯名跨界!打造療癒系內著

2025 年 6 月 26 日
▲以金湯潮汕砂鍋粥為主軸的「麟粥宮」主打現點現煮、活體海鮮與秘製金湯底,推出多道經典招牌與創新菜色。(圖/記者黃文德翻攝)

海味滿滿!麟粥宮「澎湖馬糞海膽粥」極致美味期間限定

2025 年 6 月 16 日
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生蔡奕琳同學,榮獲「2025年總統教育獎」殊榮。(圖/高師大提供)

高師大蔡奕琳榮獲2025年總統教育獎

2025 年 6 月 9 日
  • 隱私權政策

版權所有 © 2020-2022 ReadNews 讀新聞
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
版權所有 © 2020-2022 ReadNews 讀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