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adNews 讀新聞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ReadNews 讀新聞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Home 地方

遏止連假南北移動防病毒進入社區 高市府提醒加嚴防疫守則

郭凱杰 by 郭凱杰
2022 年 4 月 3 日
in 地方, 高雄
0
▲市長陳其邁重申「打疫苗、戴口罩、勤洗手」是預防COVID-19感染最有效的策略,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▲市長陳其邁重申「打疫苗、戴口罩、勤洗手」是預防COVID-19感染最有效的策略,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0
VIEWS
分享至 Facebook分享至 Twitter透過 LINE 分享

最後更新時間 2022 年 4 月 3 日 16:10:49

▲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宣布防疫加嚴措施,包括清明掃墓入塔祭拜每梯10分鐘,4月6日上班上學後,若有病症不入校等加嚴防疫措施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宣布防疫加嚴措施,包括清明掃墓入塔祭拜每梯10分鐘,4月6日上班上學後,若有病症不入校等加嚴防疫措施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高市府今(1)日新增2例前鎮化工廠員工家屬感染,隔離期間發病確診,沒有社區傳播風險。並有2例台北市個案在30日搭高鐵回高雄準備掃墓,經北市通報採檢確診。同時。市長陳其邁也宣布包括清明連假將對景點啟動人潮管制,納骨塔室內以每梯10分鐘管制人流,並呼籲多在戶外祭祖。連假後返校有症狀者不得入校,國營企業關鍵設施需快篩陰性才能上工等清明連假防疫加鹽措施。

▲前鎮化工廠今天再增案23647、案23648確診。(高雄市政府提供)
▲前鎮化工廠今天再增案23647、案23648確診。(高雄市政府提供)

高雄市化工廠群聚感染今天再增2名員工的家人確診,累計已26人染疫,另有2位台北確診個案有高雄足跡,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,2人搭高鐵南下高雄掃墓前夕確診,上月30日有搭乘計程車,司機已匡列隔離,評估社區風險不高。

▲新北案23735、23736搭高鐵南下後,在未掃幕前即被北市通知匡列,經高雄市採檢後呈陽性。(高雄市政府提供)
▲新北案23735、23736搭高鐵南下後,在未掃幕前即被北市通知匡列,經高雄市採檢後呈陽性。(高雄市政府提供)

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,新增的案23647、23648是前鎮化工廠群聚衍生案例,主要是員工案22453於上月23日被匡列感染,當時同住家人也被擴大匡列離,因家中有2名10多歲未成年孩童,因此由案23648一同隔離照護,10多歲男童案22848先於27日確診,今天則另一名女童案23647,以及一同照護的40多歲男性案23648相繼確診,Ct值分別是19.58、15.66,因在隔離期滿第10天陰轉陽,因此無社區傳播風險。

潘炤穎指出,台北案23735、237362人原本預計今天和其他家人會合,明天進行相關追思活動,所幸即時收到台北市通報,昨天匡列並連夜採檢後確診,案23753的Ct值10,案23756的Ct值在10以下,都是剛開始發病,目前在高雄市負壓隔離病房收治。

此外,高雄市昨天確診的2名國小女童案23493、23494,補習班接觸者共匡列322人,包括同班師生21人、同時段師生134人、不同時段師生共167人,初步採檢除2名女童確診外,其餘320人PCR採檢皆為陰性。

陳其邁表示,雖然現在搭乘高鐵沒有限制飲食,但建議在高鐵上除非喝水,否則不要把口罩拿下來。連假期間在人潮容易聚集的重要節點、觀光景點,進行人流管制,啟動人流監測機制,人流過多就會禁止進入。他也呼籲民眾,清明節祭祖盡量在戶外進行。

▲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,今天則另一名女童案23647,以及一同照護的40多歲男性案23648相繼確診,因在隔離期滿第10天陰轉陽,因此無社區傳播風險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,今天則另一名女童案23647,以及一同照護的40多歲男性案23648相繼確診,因在隔離期滿第10天陰轉陽,因此無社區傳播風險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衛生局長黃志中說明,清明祭祖進入納骨塔內追思將管制人流,每梯次10分鐘;掃墓專車採梅花座,每趟載客後需消毒再發車。並要求百貨賣場美食街豎立大型海報看板提倡離桌戴口罩,百貨賣場廁所等公共區域清消也改為至少30分鐘一次。

▲衛生局長黃志中說明,清明連假防疫加嚴措施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衛生局長黃志中說明,清明連假防疫加嚴措施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連假後開工、返校,黃志忠說,國營企業關鍵設施要求先家用快篩,陰性始得上工,並建議相關企業參考以上做法。學校則嚴格要求生病不入校、教職員工生有症狀請假就醫採檢,生病仍須入校者須提供快篩或PCR陰性證明,若入校才發現有症狀,也應立即就醫採檢。

衛生局並表示,今天在高雄捷運三多站、明天在捷運美麗島、左營站,都有開設COVID-19疫苗接種站,提供18歲以上接種不限劑次莫德納疫苗,可現場登記,接種還送限量暖心咖啡券。(eadNews讀新聞記者郭凱杰/高雄報導)

相關

Tags: 掃墓納骨塔隔離化工廠清明連假
Previous Post

高雄今+4 陳其邁提醒清明假期民眾務必戴口罩

Next Post

春假期間跨南北移動頻繁  陳其邁:清明暫停進塔祭拜

Next Post
▲市長陳其邁重申「打疫苗、戴口罩、勤洗手」是預防COVID-19感染最有效的策略,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春假期間跨南北移動頻繁  陳其邁:清明暫停進塔祭拜

熱門 TOP Posts

▲尊宸Ennerev旗艦館為義大利Ennerev床墊海外唯一據點。(圖/記者黃文德攝,2021.10.13)
生活

義大利Ennerev頂級舒眠床墊 海外唯一據點落腳高雄

4 年 ago
▲全台規模最大國軍服裝供售站—海軍左營門市規劃獨棟三層式運動生活場館,打造南臺灣首座「旗艦級」民營供售站。(圖/記者黃文德攝,2021.03.22)
地方

國軍服裝供售站 海軍左營門市軍用品日用品一應俱全

4 年 ago
▲市長陳其邁重申「打疫苗、戴口罩、勤洗手」是預防COVID-19感染最有效的策略,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地方

遏止連假南北移動防病毒進入社區 高市府提醒加嚴防疫守則

3 年 ago
▲米啊炸Miaca’原住民假日市集今天在蓮池潭龍虎塔旁登場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地方

「Miaca’米啊炸原住民假日市集」最涼市集超芒進擊

11 個月 ago
▲全球首棵科技互動「祈福許願樹」,今天正式在衛武營亮相啟用,與會嘉賓共同點亮許願樹,施放天燈為台灣祈福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藝文

工研院整合科技與藝術 攜手衛武營打造全球首棵科技許願樹

3 年 ago

最新 News

▲台灣國民內衣店今夏攜手超人氣插畫家「煎妮花」聯名推出「Banana Pie×煎妮花」IN ECO 遇見煎妮花Protimo抗菌無痕內衣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EASY SHOP攜手插畫家聯名跨界!打造療癒系內著

2025 年 6 月 26 日
▲以金湯潮汕砂鍋粥為主軸的「麟粥宮」主打現點現煮、活體海鮮與秘製金湯底,推出多道經典招牌與創新菜色。(圖/記者黃文德翻攝)

海味滿滿!麟粥宮「澎湖馬糞海膽粥」極致美味期間限定

2025 年 6 月 16 日
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生蔡奕琳同學,榮獲「2025年總統教育獎」殊榮。(圖/高師大提供)

高師大蔡奕琳榮獲2025年總統教育獎

2025 年 6 月 9 日
▲亞尼克盛夏重頭戲「仲夏芒果季」霸氣登場。(圖/亞尼克提供)

亞尼克週年慶祭優惠 仲夏芒果季霸氣登場

2025 年 6 月 2 日
▲「浤圃草衙案」區段具備便捷大眾運輸、完善文教學區、消費採買便利、鄰近大型百貨商場與串聯國道等優勢。(圖/翻攝畫面)

卡位亞灣百貨捷運宅 「浤圃草衙案」動土

2025 年 5 月 27 日
▲ PIMA原音盟17日在瑪家鄉禮納里遊客中心舉行成立大會暨音樂「聚」活動。(圖/翻攝畫面)

屏東原民音樂推廣平台 「PIMA原音盟」成立

2025 年 5 月 21 日

Stay Connected test

讀新聞 ReadNews Logo

ReadNews 讀新聞

讓你掌握最新資訊

Follow Us

分類

  • 未分類
  • 藝文
  • 社會
  • 生活
  • 地方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台南
  • 高雄
  • 屏東
  • 地產

Recent News

▲台灣國民內衣店今夏攜手超人氣插畫家「煎妮花」聯名推出「Banana Pie×煎妮花」IN ECO 遇見煎妮花Protimo抗菌無痕內衣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EASY SHOP攜手插畫家聯名跨界!打造療癒系內著

2025 年 6 月 26 日
▲以金湯潮汕砂鍋粥為主軸的「麟粥宮」主打現點現煮、活體海鮮與秘製金湯底,推出多道經典招牌與創新菜色。(圖/記者黃文德翻攝)

海味滿滿!麟粥宮「澎湖馬糞海膽粥」極致美味期間限定

2025 年 6 月 16 日
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生蔡奕琳同學,榮獲「2025年總統教育獎」殊榮。(圖/高師大提供)

高師大蔡奕琳榮獲2025年總統教育獎

2025 年 6 月 9 日
  • 隱私權政策

版權所有 © 2020-2022 ReadNews 讀新聞
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
版權所有 © 2020-2022 ReadNews 讀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