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adNews 讀新聞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ReadNews 讀新聞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Home 未分類

高雄今636確診 陳其邁:傳染風險還是南北移動、社區感染

郭凱杰 by 郭凱杰
2022 年 5 月 4 日
in 未分類
0
▲高雄今天新增636例確診個案,市長陳其邁認為,目前傳染風險還在南北移動、社區感染,還是靠大家勤洗手、戴口罩,才能避免指數型增加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▲高雄今天新增636例確診個案,市長陳其邁認為,目前傳染風險還在南北移動、社區感染,還是靠大家勤洗手、戴口罩,才能避免指數型增加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0
VIEWS
分享至 Facebook分享至 Twitter透過 LINE 分享

最後更新時間 2022 年 5 月 4 日 16:36:15

▲高雄今天新增636例確診個案,市長陳其邁認為,目前傳染風險還在南北移動、社區感染,還是靠大家勤洗手、戴口罩,才能避免指數型增加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高雄今天新增636例確診個案,市長陳其邁認為,目前傳染風險還在南北移動、社區感染,還是靠大家勤洗手、戴口罩,才能避免指數型增加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,高雄今(2)日新增636例本土確診個案,其中,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83例,外縣市旅遊史56例,特定娛樂場所13例,密切接觸者470例,疫調中14例,市長陳其邁認為,目前傳染風險還在南北移動、社區感染,今天比昨天增加200例,三日移動平均線略高,各縣市公共場所公衛規範都差不多,所以一定會逐步增加病例,還是靠大家勤洗手、戴口罩,才能避免指數型增加。

▲5月2日高雄市疫情總覽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5月2日高雄市疫情總覽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陳其邁,指出,隔離期間陰轉陽83例並無社區傳染風險,而確診者的密切接住者染疫470例,仍然占最多數,其中同住親友219例、餐飲娛樂81例、職場環境135例、高風險場域35例,而特定娛樂場所傳播鏈也持續擴散,共新增13例確診個案,另有14例警詢疫調中。

▲各縣市確診個案3日平均線圖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▲各縣市確診個案3日平均線圖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陳其邁認為,在密切接觸者中感染源大部分都是同住親友,而職場、校園部分也較昨天增加51人,高風險場域中也有傳統市場或其他工作場所;陳其邁認為,今天較昨天增加了200例,從染疫曲線來看已逐漸上升,南北移動已很難避免,但如何讓確診人數緩步上升或下降外,除了公衛手段外,更要落實個人防疫措施。

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隨即公布相關疫調及足跡,潘炤穎表示,高雄新增636例本土確診個案,風險最高的仍是外縣市旅遊史確診個案,外縣市旅遊史的確診個案分別來自台北17例、新北3例、桃園4例、新竹2例、台中4例、嘉義3例、澎湖1例、台南6例、屏東13例、花蓮1例、南投2例,外縣市旅遊史確診個案包含屏東營區教召群聚感染案,大部分都是4月28至29日接觸確診者。

至於在足跡部分包含H男模會館、總裁CEO鋼琴會館、高雄麗緻會館、王牌精品會館、凱薩帝苑、羅馬帝國商務酒店、越明珠養生館、維多利亞時尚會館、迷路酒吧、豬頭酒吧、明星釣蝦場、肉豆公市場、三合市場等等均被列為重點足跡。

高市府教育局指出,兒童疫苗接種首日,高雄4所偏鄉學校優先施打,4所學校學生人數共150人,共有70位兒童願意接種疫苗,校園施打率約4成7,除了有少部分學生比較緊張外,其他學生疫苗接種過程都相當順利,在替學生施打疫苗時,校方也都特別安排播放有趣的衛教影片供學生觀賞,休息期間也辦理有獎徵答活動,緩解學生緊張心情。

▲居家照護期間,兒童就醫流程。(圖/高雄市政府)
▲居家照護期間,兒童就醫流程。(圖/高雄市政府)

同時,為避免兒童接種速度不及確診速度,重蹈「新北2歲男童案」覆轍,市長陳其邁也強調,孩童於居家照護期間,若有緊急就醫需求,不要管甚麼電子圍籬,車開了就送急診,就醫最重要。

陳其邁也宣布,高雄住宿型長照機構內的工作人員,包含照顧服務員、清潔人員、外包人員及協力廠商等,必須分開用餐、不可共桌,且應接種3劑疫苗,未滿95%以上者,暫停收住新住民,即日起至5月31日工作人員每周三至機構上班前應執行快篩,陰性才得以進入機構工作,快篩由市府公費提供。(ReadNews讀新聞記者郭凱杰/高雄報導)

 

相關

Tags: 口罩陳其邁風險陰轉陽居家隔離
Previous Post

高雄市今新增434例 陳其邁:疫苗為傳染病防治最有效的方法

Next Post

高市今+987例 高市府宣布國三生考前一週改線上教學

Next Post
▲高雄今天確診個案987例,市長陳其邁認為,與前日確診數相較,以密切接觸者個案數增加較多,提醒市民朋友做好防疫措施,尤其家中有長輩及小孩者。(圖/高市府提供)

高市今+987例 高市府宣布國三生考前一週改線上教學

熱門 TOP Posts

▲喜憨兒年節系列禮推出幾米聯名禮盒、爆米花春節禮盒以及一口烏魚子干貝醬禮盒等,印有財字的紅色包裝,吉利又討。(圖/喜憨兒基金會提供)
生活

迎新年發財包裝禮盒討吉利 喜憨兒年節產品開始預購

11 個月 ago
▲保暖、輕盈為特色的「Audrey」α溫控機能衣,為肌膚帶來貼身呵護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生活

雙12購物節!EASY SHOP推放火優惠、冬天溫暖新品

12 個月 ago
▲冷凍年菜今年的新品有「開運黑蒜全雞鍋」、「醬燒三杯豬腳」。(圖/喜憨兒庇護工場提供)
生活

喜憨兒年菜組合預購 各式手路菜、聯名禮盒搶商機

3 年 ago
▲迎接聖誕節到來,喜憨兒基金會推出耶誕森林蛋糕禮盒等各式應景禮盒。(圖/喜憨兒基金會提供)
生活

聖誕送禮做公益!喜憨兒應景聖誕禮盒上架

12 個月 ago
▲高雄跨年晚會主持人服裝,由設計師ERIKACHUNG(鍾佩吟)操刀,以「山海交織、新舊共榮」為主題,通過創新的設計語言,展現高雄的自然風光與現代都市特色。(圖/記者黃文德翻攝)
生活

設計師鍾佩吟操刀跨年主持服 完美詮釋高雄城市獨特魅力

11 個月 ago

最新 News

▲雙11高峰期11/9-11/11,EASY SHOP加碼官方APP限搶,多款商品只要$111,包括休閒無鋼圈內衣、夢幻蕾絲內衣、還有必搶心情褲三件組、開運褲等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EASY SHOP雙11火力全開!優惠超狂一站買齊

2025 年 11 月 4 日
▲ 「枋寮940」跨鄉分享經驗,交流以聯合發表美食與小旅行地圖的方式,讓余光中筆下的「車過枋寮」變成「留在枋寮」。(圖/翻攝畫面)

推地方創生 數位群聚品牌跨鄉分享經驗

2025 年 10 月 15 日
▲EASY SHOP於10月份全新推出的「挺 easy氣墊薄杯超彈力身片軟鋼圈內衣」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國民內衣店挺EASY !超彈力軟鋼圈內衣登場

2025 年 10 月 9 日
▲EASY SHOP台灣國民內衣店「99購物節」,即日起至9/14限時兩週超殺登場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EASY SHOP「99購物節」衝一波!

2025 年 9 月 4 日
▲高雄市捷運局今天舉辦「前金區後金段44地號等8筆土地」公辦都更招商說明會,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介紹,該基是亞洲金融中心首案公辦都更,預計結合金融業、資產管理服務、及高端商辦等功能,打造「亞洲納斯達克」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
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內首宗公辦都更招商

2025 年 9 月 2 日
▲高市副市長林欽榮(右)說,此案不僅是一個開發案,更代表融合藝術、文化、商業、旅宿與人本交通的新生活模式。(圖/記者張忠義攝)

高雄黃線Y18 站橘線O10站衛武營聯開案簽約

2025 年 8 月 29 日

Stay Connected test

讀新聞 ReadNews Logo

ReadNews 讀新聞

讓你掌握最新資訊

Follow Us

分類

  • 未分類
  • 藝文
  • 社會
  • 生活
  • 地方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台南
  • 高雄
  • 屏東
  • 地產

Recent News

▲雙11高峰期11/9-11/11,EASY SHOP加碼官方APP限搶,多款商品只要$111,包括休閒無鋼圈內衣、夢幻蕾絲內衣、還有必搶心情褲三件組、開運褲等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EASY SHOP雙11火力全開!優惠超狂一站買齊

2025 年 11 月 4 日
▲ 「枋寮940」跨鄉分享經驗,交流以聯合發表美食與小旅行地圖的方式,讓余光中筆下的「車過枋寮」變成「留在枋寮」。(圖/翻攝畫面)

推地方創生 數位群聚品牌跨鄉分享經驗

2025 年 10 月 15 日
▲EASY SHOP於10月份全新推出的「挺 easy氣墊薄杯超彈力身片軟鋼圈內衣」。(圖/EASY SHOP提供)

國民內衣店挺EASY !超彈力軟鋼圈內衣登場

2025 年 10 月 9 日
  • 隱私權政策

版權所有 © 2020-2022 ReadNews 讀新聞
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頁
  • 地方
  • 藝文
  • 生活
  • 社會
  • 教育
  • 政治
  • 運動
  • 地產

版權所有 © 2020-2022 ReadNews 讀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