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底就是地方選舉,除了縣市首長之外,大家應該也要關注,「身為選民,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議員」。各縣市政府有不同的問題,包括執行效能不佳、舉債必要性的原因,監督權有無落實是很重要的概念,畢竟地方議會會職責是監督市政、把關預算。
但是也因為各地方的公開透明程度不一,導致有不少藏污納垢處,也讓民眾未必能夠充分判斷議員的表現,讓代議政治未必是「真正完美的做法」,也讓制衡出現失靈。
像是在今年3月台南議會觀察聯盟公布,南市議會本屆議員第六次定期會議員評鑑結果,共有13位待觀察議員名單,無黨籍占6位、國民黨籍5位、民進黨籍2位。以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南市長的市議員謝龍介因出席率低,未達60分及格門檻,被列為待觀察議員名單,受到外界所矚目。
為了要改善因為缺乏透明公開的制度設計,民眾在未獲得充分資訊下,對於個別議員的表現判斷失誤,所以個地方有「議會監督聯盟」出現,這可以看到是在補足運作的不足。
依照過往的運作來說,地方議會開會的透明度、公開度不夠,導致議員選擇用「跑攤」的方式,像是出席婚喪喜慶等場合,讓選民看到,但是代議政治的監督之權,卻反而被忽略。所以依照相關經歷來看,必須是當議會的公開透明度越高,越有提高議員出席率、提升問政品質的效果,也可以讓所謂的代議士,可以發揮到符合人民的期待,並確實監督地方政府。
許多民代喜好打著「揭弊英雄」、「執政弊端」為由爆料,許多案件其實未必有十足的證據、要點,確實下猛藥的質詢,可以獲得「點擊率」、「新聞露出」。
但是,這樣子的爆料,是否真的就是落實對地方政府的監督,甚至有確實揭發弊端,其實也要打上問號。畢竟爆料看似很猛,可以後續法律調查、事實查證,未必是議員本身要負責,要能夠確實監督,不如多從市府預算、深入追蹤市政政策下功夫,雖未必會吸睛,仔細用功當「挑市政問題的老師傅」,或有更多人民的尊敬。(ReadNews讀新聞記者黃聖傑/台南報導)